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家致富奔小康[九零] 第65节 (第3/9页)
老师说了这事。 王老师怎么可能让自己班重点大学的苗子,去走什么没什么希望的竞赛路线?一中往年的竞赛成绩是什么样,他会不知道吗? 若不是新挖的两个新老师来,一中往年都是直接放弃竞赛这条线,专心搞高考的,这也是生源不如吴中,但在考重点大学的升学率上,一中能够紧咬吴中,和吴中一起成为吴城最出名的两所重点高中之一的原因。 吴中作为吴城所有高中的‘老大’,不仅是在升学率这一块做的好,吴城的竞赛路线成绩,几乎全靠吴中,一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去一日游,真正能出成绩的极少。 毕竟主要生源还是来自下面的乡镇中学,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能够进入一中学习,能够为了考大学这个梦想而努力,就已经费劲他们全部的力气了,又哪里还有余力去搞什么竞赛?能去走竞赛路线的,除了那种特别有天赋的,哪个不是家庭条件还不错,先天的家庭环境熏陶和影响,后天家里父母也愿意给孩子花钱培养,才有那么多的时间、金钱、精力去搞物理竞赛、化学竞赛、数学竞赛。 以为书上学了些死知识,就能去市里、省里、甚至全国在这个科目顶尖的一批人去竞争拿奖? 怎么可能呢? 不过这话,王老师也没有说死,而是反问计老师:“她要是把主要精力搞竞赛去了,自己本身成绩下降,又没有拿到保送名额,这要怎么算呢?再说我也不是她爸妈,这事也得要人家父母同意才行吧?” 这也是吴城大环境下,竞赛不行的一个原因。 家长不支持。 老师和家长们都想求稳。 计老师自己就是省城人,也是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