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疆臣。_第二百零七章 诂经精舍成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诂经精舍成立 (第2/5页)



    “老师。”这时,下首一名儒生应声而起,向阮元作揖拜道:“老师之言,学生此时听来,犹觉受益良多。只是学生却有一事不明,先前学生来此精舍之时,曾听闻老师所愿,不仅仅在于训诂说经之学,便是天算地理、诗文史传,也要一并讲授。学生听来,却是不解,当今天下书院,绝无如老师这般治学者,老师却又是何必,要在这诂经精舍之中,包罗天下之学问呢?”阮元却也清楚,这位儒生是乌程人,名叫张鉴,也是自己亲自拔擢的生员,他有此一问,当不在于自己不清楚其中含意,而是希望阮元能将办学之念,进一步向其他学人阐明。

    “春冶这一问,想来也是在座各位,都想知道的吧?”张鉴号春冶,阮元便以号称之,道:“近日我广集圣贤之言,苦思其中之道,亦有所获,便与各位讲论一二。《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那么所谓格物,究竟作何解释呢?这‘格’字,与古籍而言,有‘至’之意,亦有‘止’之意,这物呢,则应解为‘事’,圣人所言何事?家国天下之事,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亦是圣人所言之事。故而这‘格物’,依我所观,当是言凡家国天下五伦之事,无不需我等以身亲至其处而履之,如此,方能止于至善。而圣人所言‘一贯’又是何意?这‘贯’字,亦当据《尔雅》、《广雅》之意,解释为行、事之意。是故圣人云吾道一以贯之,在于行事,格物致知,亦在于行事,却并非后世所云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之意。若仅仅将‘格物’看作穷万物之理,而不言其行事,却也未免将这一句,看得窄了。”阮元所言“行事”,和现代用语中的“实践”相类似,却与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所言大有不同。下面学人听了阮元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