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杨吉出道! (第2/5页)
贼人抢了先机。所以伯元,这浙江民间,你可有熟识之人?就是那种勤务农桑,却与读书仕进关系不大的。若是你有这般熟人,这件事就好办了。” “兰泉先生所言有理。可我之前虽然在浙江督学三年,平日接触的,大半还都是读书之人,民间百姓对我倒也客气,可若说交情,便没有了。而且这件事本身也有风险,我又怎能如此轻易让那些百姓为我犯险呢?”阮元一时也没有合适的办法。 “伯元,这贼盗之事,其实我在常州,也多有耳闻,常州可有位隐居的大儒,兼通经史,你可知他是何人?”孙星衍忽然问道。 “渊如兄所言……难道便是瓯北先生?”阮元道。所谓瓯北先生便是清代名儒,史学大家赵翼,他与钱大昕齐名,所著《廿二史札记》在当时亦广为流传,赵翼和钱大昕关系从来不错,所以阮元因钱大昕之故,也读过赵翼著作。只是这时赵翼年事已高,又兼足疾渐剧,不便出行,是以阮元南下之时,虽然想到了赵翼,却并未前去拜访。 “正是他老人家。”孙星衍道:“早年林爽文反抗朝廷之时,瓯北先生曾在军中参赞,是以这东南沿海之事,他老人家多有亲眼所见之处。我在常州时,常常到他家中讨教,他也与我说起过这东南沿海,为何海寇不止。其中根本,便在于近些年闽浙不少督抚大吏,要么平庸无能,要么便是和珅心腹,他们深剥以迫下,厚敛以奉上,百姓早已苦不堪命,是以若有些贼盗胆敢反抗朝廷,百姓大多不相信朝廷,反而时常帮忙隐匿贼盗。更有甚者……便是投贼了。所以若想根治海寇,剿绝土盗,还是应该从百姓入手,根除苛政、实心赈济,同时勤练保甲,使民间得以自卫,这样人心回来了,贼人便也被隔绝于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