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集 第十六章华星发动机 (第2/15页)
那懂懂的年代,青涩的回忆,那些火热的青春,guntang地年华啊! 可以说易青这一代人关于优越生活、精致人生及情感的全部启蒙,几乎有半数以上来自于港产电影和流行文化。 当然,随着年岁渐长。知识渐丰,今天的易青,自己也是满腹才学,见惯世面的电影家了,当年的狂热早已淡淡退烧,代之以理智和思考。。他也渐渐明白了香港电影所谓“港产港味”的狭隘和局限性,更了解一个只能满足地域需求的文化样式是不可能形成优势文化的,更明白过分集中的地域特色和狭窄地受众面必然会带来一个文化消费形式的消亡…… ……这些易青都知道。但是知道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回事;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又是另一回事。当他猝然听到曾经在他心目中有着无比崇高地位的、有着特殊情感的金像奖,居然到了要被迫停办的地步时,在惊愕之余地是痛心和怅惘。 这黯然落幕的,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幺,谁能在这个时代的挽歌中。奏响又一个伟大时代的序曲呢? …… 华星的董事会很快取得了一致的意向——全面介入香港金像奖,华星集团以单位身份加入金像奖董事局。 开会的时候,除了从小在外国长大的罗纲和刚刚从美国赶回来的李杜——这两个人没有经过那个时代,无法了解一般人对港片和金像奖的感情——几乎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这点倒是令易青吃惊。 就连一向冷静的近乎冷酷的孔儒和精明的宁倩华都赞成这个费钱又费力却又看不见“回头钱”的提议。不仅仅如此,董事会还决定,全资并购! 自倒闭以来,接连转了好几手,都是以惨淡的可怜的价格成交,而且在新主人手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