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集 第五章孙府夜宴 (第7/13页)
。 易青道:“关于这四部电影,准确的说,是中国电影商业化改革以来的四部电影中我当然也和大部分同学一样,看到了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我的论文选题是假想中国电影改革地,所以我特别归纳了三点共通的缺憾,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下。我认为这三点缺憾是目前中国电影的急务,更更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的三座大山。” “头一个是电影本体地问题。也就是电影艺术或电影专业的问题,这个就是中国电影的剧本问题;第二个是电影意识形态,也就是电影文化方面的问题——中国电影价值取向的问题;第三个是电影社会基础的问题,也就是硬件问题——中国观众接受电影文化的能力问题。” 座上的几位资深影评人互相对视了一下,有些动容。虽然他们还没有具体的听到易青的讲述,但是这个年轻地格局和视野之大令他们意外,本来以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能讲出什幺东西来?能说几处精彩地镜头剪接,评价一下演员的表演也就是了,没想到他一开口就是大包大揽的格局,而论文选题更是大到了要改革看个中国电影。 易青道:“剧本问题恐怕是老生常谈了。很多影评人都说过这个问题。张一谋一直以来的问题就是无法解决编剧的问题。他找剧本的方法就是让组里的人马撒出去看书。买下好地权来改编成剧本。《红高粱、《菊豆、《大红灯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以及扬名戛纳的《活着……这些影片都是用这种方法得到剧本的。但是他无法解决的是文学剧本与电影表现形式之间的矛盾。金庸先生的深受华人喜爱,为什幺一改成影视剧本就不能入目。就是因为文学和影视之间的鸿沟造成的,而是象外界责难的那样是源于张纪忠本人地无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