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集 第三十章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第15/17页)
说,这也是一种“利令智昏’吧? 其实在奥斯卡的问题上,想不开地又岂止李恩华老师兄一人而已?张一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些人在国内来说,哪个不是人中龙凤,才华能力都远在普通人之上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们一年年也做着同样的事——巨大地利益前景驱动之下,人的理智真是不堪一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头脑发热,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在利益面前,很聪明的人也会做出愚蠢的事情来。这些口口声声“平常心”看待奥斯卡的国内大腕儿们,他们所谓的“平常心”说白了根本就是“侥幸心”作祟。总想着两头不耽误,期盼着人家能够良心发现,顺便给自己发一尊小金人,结果当然是两头都耽误了…… 这世上哪有什幺救世主?把成功的砝码押在别人手里,希图侥幸,不如奋起努力,自强不息! 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尊重!自强自尊者,人恒重之! …… 当易青等人完成了地后期 制作时,已经是25年的五月中旬了。刚刚出关的易青立刻从孔儒那里获悉,李恩华已经在金球奖委员会那里花下了七千万美圆的巨资。 尽管花的不是华星的钱,尽管知道李氏国际家底厚实,花上十个七千万也动不到筋骨,但是易青听了之后还是心疼的不行。 奥斯卡的味儿还没闻到呢,这就砸进去几亿港币了,这钱拿来投资的话可以好好的拍一部大制作了。 孔儒在结束了在美国的放映之后,代表公司和剧组跟赛拉扬签了一个海外DVD的发行合约,剩下的时间,他就代表华星集团以《花木兰的制片人身份,陪伴李恩华一起出入各种纸醉金迷的奢糜交际应酬场合,象个政客一样进行这场烧钱玩的“奥斯卡大选”。 易青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