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 (第2/4页)
航空母舰“兰利”号,其后,英国人也开始用一艘大型巡洋舰改建成了“暴怒”号航空母舰,奥匈海军也用一艘快速商船改建了“皮洛提翁”号航空母舰。这一时期各海军强国都已经开始用改造的方式开始进行航空母舰的研究和探索,德国海军由于把资金都用于并不实用的“齐柏林飞艇”研制上,相对而言,他们对于航空母舰的研究起步稍晚,只是在战后才开始进行。 几乎所有的海军强国在发展航母的时候都采取的是小步快跑的方式,通过建造数种带有试验性质的航母来逐步熟悉航母的设计、建造以及使用方法。奥匈海军也不例外,不过在海军内部战列舰派和航空派的大争论中,皇帝却始终站在航空派一边,这种支持是其他国家海军所没有的。 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帝国海军只保留了六艘战列舰,之前的主力舰除战功赫赫的“拉德茨基”号作为纪念舰保存,在的里雅斯特港作为观光舰对国民开放参观外,其余战列舰都被送到船厂拆解。 英国人确实达到了目的,他们用一纸协议轻易地销毁了世界上几乎三分之一的战列舰。 在皇帝的全力支持下,奥匈海军开始把三艘“伊斯特里亚大公”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而美国人则把还未建成的六艘“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中的两艘改装成了航空母舰,后起的德国海军也不甘落后,计划把还未建成的四艘“约克”级战列舰改装成航空母舰。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海军,他们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凤翔”成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其后,日本方面又改建了“赤城”,“天城”和“加贺”号航空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