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鹰旗下_21、大叶尼塞战役(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大叶尼塞战役(一) (第3/4页)

到了大叶尼塞河一线后,便开始就地防御,并和白军一起粉碎了红军的进攻。当时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处于最虚弱的时期,由于担心中国和日本寻找借口西进,莫斯科方面命令红军停止了进攻,双方以大叶尼塞河一线划分出了停火线。

    红军转而进入中亚和乌拉尔南部地区,经过两年多的艰苦作战,终于消灭了杜托夫集团,最终推进到了伏尔加河一线。

    随后,苏维埃政权又与乌克兰共和国和顿涅茨-顿河哥萨克共和国爆发了一系列的边境冲突,收复了沃罗涅日、萨拉托夫、布良斯克和别尔哥罗德等地。最终在德奥的干涉下,三方于1925年达成停火协议,顿涅茨-顿河哥萨克共和国与苏俄基本上以北纬52度线一线形成边界,与乌克兰在哈尔科夫与别尔哥罗德中间线为边界,哈尔科夫划归乌克兰共和国。

    历时7年的俄国内战终于结束。由于长达数年的内乱,苏俄境内基本上是一片废墟,生产受到极大的破坏,工厂停工,粮食和生活必须口极度匮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无力继续作战,莫斯科方面无奈地选择了停战,在远东以叶尼塞河为界,默认了远东共和国的存在。

    由于俄国内战,大约数百万的旧贵族、地主、富农、犹太人和白军逃亡到了远东,但即便如此,远东共和国依然感到人力资源远远不足。于是,在霍瓦尔特执政时期,远东政府制订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来自中国的移民到远东开荒种地、开矿、伐木,远东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吸引了大批的中国贫困人口移民到远东地区,二十年来,已经有大约6百万的中国移民在远东落户,这里的中国人口几乎与俄国人口相当,汉语也成了与俄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