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_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一百五十三章 狂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锦衣都督 第一百五十三章 狂潮 (第2/5页)

样,有国家雇佣的马夫,差役,年薪和县令一样,一个个都养的白白胖胖,红光满面的样子,见到张佳木这个主官过来,各人都是做出一副极忙的样子出来。

    每座国家正堂府邸之前,都有拴马桩,门旗之类,马匹牵好,涮洗,喂料,倒也是井井有条。

    锦衣卫和刑部,都察院,都在一处,出了正堂门就是皇城大街,一水的青砖铺地,宽敞干净,也没有什么闲人,不是特殊的日子,百姓是进不了皇城的。

    只有在每年正月固定几天,皇城开放,百姓可以一直到东华门和玄武门附近,摸宫门的铜钉乞平安,求子,到皇城内市买好东西去,一年之间,也就是这几天与民同乐,金吾不禁。

    今年十五出了大乱子,虽然没有死人,但国家复辟政变的大事,老百姓哪里敢来凑这个热闹?从十四到十七,不要说皇城,整个北京城也没有什么人出来到大街上晃荡去,上厕所打灯笼,找死不是?

    到这会儿,皇城大街才恢复了一些生气。各部的吏员穿着小吏特有的服饰,青色吏衣,帽后有翅的吏巾,脚上穿的不是靴子,律法不允,只能穿着皮扎。皂隶则是圆顶帽,皂衣,红腰带,佩着刻有职份姓名年貌特征的锡牌,皇城之中,最多的就是皂隶和文吏。

    他们来回奔走,职位虽卑,权却不小,各部公事,多半就是靠这些小吏来推动。

    明朝文官,多半是笔杆子,实际办事的能力就有限的很了。很多官员没事就多少天不办公,在家听戏喝酒,或是请个三月半年的病假,公事也绝不会耽搁了。

    真正有权,而且要懂律令掌握实权的,只有吏部和刑部这两部。

    吏部的京察,是京城文官脖子上的绞索,稍有不慎,京察贬落,那可就是万劫不复了。东林党的某位大佬就是掌握了京察的权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