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八十七章 都督府 (第2/6页)
戚继光在平倭时,就有感中国兵器不及倭人锋利,虽然使用毛竹等远程兵器,加以阵法训练,戚家军在平倭时总能以少胜多,但武器长处不妨拿来利用,所以后来戚帅仿制倭刀形制打制戚刀,虽然换了名字,但从材质到形状,其实和倭刀相差不大了。 “我亦云然。” 刘绢的话,张佳木也不大爱听,但是事实如此,他也只能点头道:“所以,我打算依倭刀形状,打上二百柄好刀来。不必计较工本,好选上等精铁,请好铁匠来打。名字么,就叫唐样横刀好了。” 倭刀原本就是仿唐式横刀,略加变化。只是这个历史沿革只有后世人才知,明朝那会儿,普通人对此事反而知道的不多。 “何必如此麻烦?”刘绢反对:“市面上倭刀多的很,采买二三百来把来就是,总比自己打造要来的便宜的多。” “这……”张佳木踌躇道:“我自有理由,这件事你好生去办,不要问我原由了。” 打造兵器当然是预备砍人,锦衣卫都有制式的绣春刀,狭小而短,虽然锋利,但用来劈砍就吃亏的很了。虽然如此,也可以将就着使用。但坊丁用的武器,乱七八糟,不成制式,所以要通一换了,再配上一些圆盾,一旦事起,可以为大用。 铠甲什么的,就没有办法准备了,那是军国重器,和火铳、强帑一样,都是不允许私自拥有的,一旦发现,必获重谴。 买现成的倭刀当然省事,但刀买了要用的,想想用小日本的东西来砍中国人,张佳木心里那点别扭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