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388节 (第10/11页)
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映证佛教的蓬勃兴盛, 同时佛像雕塑与绘画应运而生。 “中国的晋州, 有一座北魏始建的佛教石窟, 那约是公元五世纪由占据中原的游牧民族, 先后耗费六十年完成的佛家宝藏, 有鲜明的西域和游牧民族风格……中国这时期的绘画主流, 受老庄和佛教影响极深,但还以反应世俗生活为主,除了纸笔绘画,还有大量的壁画、砖画…… “到六七世纪的隋唐时期,外来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这时期的洞窟佛雕,风格柔缓和谐,体现浓郁的汉族文化审美。中国禹州有一座伊阙石窟,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雕塑风格,我想我可以举一个近例——” 珍卿审视着在场的师生,也感受自己的微妙内心:“波士顿美术馆有一中国佛像的头颅,有人猜测它来自中国的伊阙石窟。我亲眼欣赏过它不止一次,我认为这种猜测是合理的。若你观赏过这件佛头,并且久久凝视于它,会不觉生出膜拜之心,盖其相貌圆润平和,神态慈祥出神,确实令人心折,它反映的就是隋唐时期,受佛教影响的中国人的面貌……” 讲到这里,珍卿看见有人换姿势,看时间快要下课了,费特朗博士还兴致盎然,自然地对学生们说:“到了下课时间,你们愿意走请随意,也许,你们的胃与饭害了相思病,必须赶快拥抱在一起才好。但我的胃还非常冷静,我要听杜小姐讲述迷人的中国艺术。” 学生们多是轻轻地发笑,只有两个白人女生离开,这时珍卿的画册终于派上用场,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被投影出来。 “隋朝的山水画大家展子虔,有一幅中国画界公认的杰作《游春图》,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一幅。它被认为是中国存世最早的一幅画……青绿重彩是中国山水画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