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八章 皇权与世家 (第3/4页)
王氏的王坦之驳回,改为辅政;简文帝驾崩,桓温想决定是否另立幼帝,结果琅琊王氏的王彪之力阻,太子司马曜继位;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却在众臣默然反抗中被迫返回,前后在京不过十数天;返回姑孰后,桓温逼朝廷加其九锡,陈郡谢氏谢安以袁宏作文不佳推延,一直等到他死的时候都没有写完。 一代枭雄的故事,就以这样一种方式草草落幕,不得不令人扼腕叹息。 即使到死,桓温也如同当年的王敦一样,没有敢从门阀这个体制中跳出来去对抗门阀自己。 桓温死后,将所有兵权交付给了相对能干一点的弟弟桓冲。世子桓熙不服,与叔父桓秘,弟弟桓济谋杀桓冲,事败之后被流放,龙亢桓氏内部起了纷争,整体势力大大衰落。 375年,桓冲自己解任京畿要地扬州刺史给谢安,这等于是放弃了桓氏执掌核心权力的地位。桓氏党众自然群体反对,桓温当年谋主郗超也极力劝阻,然而桓冲心意已决,立即就改任徐州刺史,以北中郎府并入中军将军府,出镇京口。 桓氏至此远离权力中心,退回为一般士族,虽然丢失了权力,却也保住了平安。 至于影响,那就是“盛德日新郗嘉宾”从此专心于佛学不问世事,三年后去世;“天下苍生望谢安”也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即将绽放出谢氏最璀璨的光芒。 可惜这些都与赵高无关,击败联军回到贝郡的他一反常态地选择了隐遁。七八年来,从未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所有的日常相关事务,也都是由赵福金出面处理,他对外托病求仙,不再问世务。 作为一个地方上的豪强,最初还有人来征询他的意见,然而朝堂之上的纷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