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死者的谋杀_第7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章 (第3/4页)

,不包含暴力与性冲动。杨云亭失踪了,知道布置现场,伪造第一现场,有一定反侦查意识。但现场只有血。如果要暗示杨云亭已死,可以留下更多痕迹,甚至可以切下身体的某个部分。但是没有,她是完整地消失,完整地死去了。这暗示着一种珍视,她的房间也基本没乱。沈容竹的死伪装成自杀,证明凶手很了解她。

    结合这些特征选凶手,只能想到一个人。王宣飞有勇气杀人,可是没办法做得如此仔细。徐欣怡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她太容易崩溃了。许捷确实谨慎,却太疏离冷静,没有杀人的冲动。算上沈若墨也不行,他虽然是心理医生,心理素质却最差。

    用排除法,邓娟是个不错的杀人犯,自尊心强却又自卑,心思缜密却又不起眼。一旦从这个结论倒推,立刻就有一个充足的论据:杀人后未被抓获,对凶手是一种鼓励,会促使其再次犯案。犯罪冷却期因人而异,但青少年的冷却期一般极短,在半年或几个月。如果杨云亭杀了自己的亲弟弟,她之后的行为就不符合这一发展。她对性侵徐欣怡的老师没有任何伤害性行为。可要是第一次杀人的换成邓娟,就是一个连环杀人犯的标准成长史。

    杀死魏思玉是下毒,不用亲自见到尸体,不用亲自处理案发现场,负罪感小。然后是杨云亭,将杀人案掩饰为失踪,减少调查的力度。最后到沈容竹,亲自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