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4 (第3/4页)
人反驳道:“怎么可能?蔡襄之字含蓄蕴藉,尤其是这样的行草,淳淡婉美,怎么可能会有这样快刀利剑的气势?” 座上的评判都一脸微笑地看向秦斐。 秦斐不慌不忙,笑着道:“那是因为这是蔡襄模仿的黄山谷,正因如此,所以潇洒之中带着几分蕴藉,快刀利剑中又有拘束,这是因为虽然进行了模仿,但写字之人性格不同,因此模仿只能模仿到形,很难模仿到神。” “对了!正是蔡襄。”吴妙水甚是赞许,打开了一旁的答案。“这的确是蔡襄唯一一副临摹之作,因为早年散失,所以知道者甚鲜。” 周围立刻爆发出一阵叫好声,秦斐唇角的笑容也愈加深刻,缓缓看向了一旁的玉黎。 玉黎自然不肯落后,朝他也笑了笑。这么简单的问题,他若是不知道,便白练了这么多年的字了。 果然,众人呈上的答案中,除了秦斐,只有玉黎和另外四人是正确的,但是其中有一人虽写对了人,但却未说明理由,显然是猜测,因此亦被淘汰了。 进入下一场,第二场乃是比临摹,裁判拿出一副不知作者的字来,让五人进行临摹,这一场淘汰临摹得最不肖的二人,只取三人。 对于习字者而言,临摹乃是基本功,但问题是,越是书法功力深厚的人,越带有自己的个人风格,越难临摹他人,更何况临摹的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人的字,不是什么大家,难度自然越大。 比赛一开始,玉黎没有像其他几人一样,很快就着手写,而是仔细观察上面的那副字,那副字很奇怪,一方面写得很有自己的风格,另一方面又显得很笨拙,他看了好久也没参透其中奥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