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二百四十二章 归类世界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二章 归类世界线 (第3/8页)

..

    徐云所选的这本《1650-1830:科学史跃迁两百年》虽然在名气上小了一点儿。

    但作者却是很有名的威廉·罗恩·哈密顿,也就是发明了四元数的那位大佬。

    到了2022年,哈密顿量还是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同时与其他的人物传记不同。

    这本书是以宏观视角切入,视线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小牛身上。

    而是以小牛的履历和贡献为引,跨越接近两百年进行了一个总述。

    这对于目前的徐云来说,确实是一本最合适的参考书籍。

    随后徐云正襟危坐,翻开了书册扉页。

    片刻之后。

    一道前言映入眼帘:

    【如果投降的意志是一个国家,那么它一定叫做高卢,如果神明的投影是一个人类,那么他一定叫艾萨克·牛顿】

    “16—17世纪,一场伟大的科学革命在欧洲兴起。它是文艺复兴的产物。”

    “大批阿拉伯文的古希腊和罗马文献的翻译,激起了人文主义,激起了人类去探讨现实世界和自然界的热情。”

    “而我们所在的星球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则无疑是探讨的一块重要领域......”

    哈密顿的切入点很好,在这这本书的开头,先介绍了17世纪之前的自然科学发展概述。

    重点在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开普勒三定律方面多花了一些笔墨。

    这也是后世许多近代物理学史书籍的标准开头。

    为了方便后期比较,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近代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