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医在唐朝_分卷阅读10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02 (第4/4页)

凳子嗑起小瓜子默默围观,指不定还拍着手想看他出丑呢。

    “我也不过略通皮毛,若有错漏之处,还望易兄多多包涵。”

    易阙眉梢一动,挑起三分笑意:“敢问吴弟,传尸一病,病位何在?”

    “在肺。”

    “病机何解?”

    “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水道通调不利,清肃失常,邪乘虚而入,而致发病。[2]”

    “何为病邪?”

    在这个问题上,吴议稍微卡了卡壳,不是他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在这个时代,显然没有人能接受“结核分枝杆菌”这个怪异的名字。

    他思忖片刻,只能简略搬出孙思邈这位大仙人的见解:“肺虫也。”

    事实上,就连肺虫论在这个时代都还是一种偏门的见解,大部分医官都还坚持着隋朝医书中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虚劳咳嗽候”,病机是“虚劳而咳嗽者,腑脏气衰,邪伤于肺”。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大夫们对肺结核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是一种肺病上,而至于其传染的源头、机制和预防的办法都是一张白纸。

    易阙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个照搬孙仙人的说法:“既为肺虫所故,那么又是如何传染的呢?”

    吴议顿了顿,把中医西医的理论杂糅一通:“肺虫可寄于痰中,染病之人咳痰之后,肺虫就能分布于空气中,被体质虚弱的人呼吸进去,就会导致其发病。”

    这个论点可是连被捧上神坛的孙思邈都未曾提出来过的,此言一出,就连在一旁吃瓜看戏的沈寒山脸上都不由一肃。

    易阙还没说什么,倒是胡志林先发问了:“你这话,是从哪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