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温州、台州、宁波 (第5/6页)
,对温州海面只有一句话,“过一日,至温州平阳县平阳巡检司海口,至凤凰山、铜盆山,防东南飓作,晚收中届山抛泊。” 古人惜字如金,既然在这里提到了东南风,那么可能东南风便是造成海难最主要的因素,而到时可在中届山避风。 舰队对海湾初级测绘,记录纬度并结合明朝的这几本海图册和海道经中对航线的描述,便是这次航行的基础资料。这样的整理工作当然很原始,没有积累潮差流速波高等水文资料,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温州之后是台州,伴随着舰队航行,磐石卫、松门卫在沿岸的各守御千户所和烽燧纷纷点起烽火。用望远镜瞭望,几乎每个卫城都有数座有一定基础设施的海港,这些军港同样也对商人开放。大明朝300年在沿海不断的建设,为南北的商船提供了以前朝代无法相提并论的条件。 守序没有时间把浙江每个县的沿海都测一遍,那怕是要好几年。这次只能抓紧时间探索几条主要的河口。 瓯江北是灵江。台州府在灵江航道上游50余公里的临海县,拱卫灵江口的是南岸的松门卫城和北岸的海门卫海门前所。这些沿海卫所军现在没有能够出海作战的战船,勉强自保而已。只有松门卫下属的松门水寨有在营兵丁和一些战船,但即便是烽火已漫天,守序都没见松门水寨有一艘敢出海的战船。 接着是桃渚守御千户所、健跳千户所、石浦千户所。 浙江海面礁石极多,海情复杂,明朝在这边实行的是接力引航制,每个卫所都会有等待雇佣的渔船水手。商船在此近岸航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