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章  (第1/3页)
    折柳亭外,高贤宁回首望应天,一声长叹。    准备登车归去。    折柳亭中,一位束发少年郎忽然笑眯眯的起身,高呼一声,“先生慢走。”    高贤宁讶然,绞尽脑汁也记不得他是谁。    黄昏走到高贤宁身前,做揖为礼,“晚生黄昏,倾慕先生气节,特来相送。”    高贤宁回礼。    黄昏轻声自我介绍,“晚生叔父黄观。”    高贤宁恍然大悟,由衷赞道:“原来是名门之后,高某怠慢了,见谅则个。”    黄昏轻笑,“先生归去后,意欲何为?”    高贤宁沉吟笑说,杯酒竹篱间,抬头望南山。    这是致敬陶渊明。    黄昏摇头,“晚生读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才情惊艳,先生之大才,若是埋没竹篱黄菊间,世间虽多一名流隐士,却是暴殄天物。”    高贤宁愣住。    《周公辅成王论》是在济南时有感而发,灵犀突来写下之后,用箭射给朱棣,事后被朱棣收了起来,济南城中也无原书,哪怕让自己现在写,也会有字语差错。    这少年郎去哪里读过?    黄昏眼咕噜一转,解释道:“前段时日去觐见陛下,闲暇时陛下说过先生的《周公辅成王论》,对之赞溢不绝,晚生记忆犹新。”    他看过屁的《周公辅成王论》。    高贤宁不疑有他。    黄昏继续道:“先生可知解缙、胡广、李贯之流,乃至于吴溥,为何皆愿入朝为官,而不是如先生一般致仕归隐?”    高贤宁不屑,挥袖道:“有的人读了书,却喂了狗,又弯了腰。”    黄昏正色,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态,“如果天下读书人都如先生一般致仕归隐,那么朱棣麾下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