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6 (第2/4页)
,没多一分红利,还是老太太拿体己银子给各位庄头封的红包。以往年纪轻,担不得事,如今我既已成人要撑起这个家,虽不能让老太太重历那老忠王诰命的风光,可也不能让老人家修缮祖宗祠堂还得有计较!” 这一番话前因后果说得仔细,显见这想头早已在他心里植根深入,静香缓了心惊,却又不免担忧,“承泽,商贾虽是九流之末,却极是学问,其中门道走势、暗礁险滩不逊于官场争斗,一招不慎,血本无归,不是一时心热便可担得的。” “嗯,这我知道。”承泽点点头,拉着她的手一起走到桌边落座,认真道,“我不是一时血热,是早有此心。扬州一趟,那顾家的场面当真见了见,气势做派堪比王侯!几十种买卖营生遍布江南,即可各遵其道、独自为营,又可相呴相济、相与为一,稳中求进,旱涝皆收。这其中如何调配、经营得善,实非易事。可凡事都是由小做大,总在积累。顾家便是烧小瓷窑起的家,相与他祖上的辛苦艰难,咱们倒是有得天独厚的资本。” “哦?是何资本?” “蚕丝。” “蚕丝?”静香不解,“此地丝绸无甚名声啊。” “呵呵,你呀,”承泽笑着点点她,“生于斯,长于斯,真真还不及我这外乡人!清平、安顺一带原先都是大片的桑林,桑林耐旱,也能适应雨湿,相与谷粮,成活好,易打理。原先此地农家都有自己养蚕收丝的传统,或自己织绸,或卖于绣庄,可那不过都是小打小闹,拘于本地。前些年,也曾有人看中契机,想做大经营,摆了声势,投了银钱,可彼时苏杭早已成了气候,又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