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9章 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5/7页)
风怎能不激动? 哪怕是为了钱够花之后追求青史留名,他也一头扎进去了。 结果,两年时间,换来了一顿磕磕绊绊交学费、基本没赚到钱,也充分认清了中美商业基础设施的差距。 “我已开始想也搞个供应商黄页,电视广告太贵嘛,专门发行一本黄页类的商业杂誌,登载各种专门的小众定製供求资讯,咱就稍微收点手续费,也不保证能撮合,但是至少比打广告和自己满世界找供应商便宜百倍。 然后一旦找到能撮合的供应商了,咱再收取点成交的手续费,定做样品还帮忙保证送货上门。结果第一步光是物流咱就解决不了,路上安完没保障。我花了半年多亏损想明白这一点,才意识到不能跟美国人那样搞国性撮合的黄页,咱只能先江越沪包撮合,远的咱管不了……” “后来发现,大伙儿传真机普及率太低,小单特殊定做图纸沟通都不充分,又是一个大坑。渐渐的我发现做实物生意的撮合,不确定因素太多,我就又退了一步,只是提供商机,担保双方提供到咱平台这儿的资讯不造假,其他也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沟通。” “再往后,我发现我们也就做黄页这种停留在谘询服务方面的事儿靠谱,但客人太少了,需求不够,信用也不够。我又换了个思路咱也不光为企业做生产环节的谘询服务,咱直接做技术需求的匹配。 实物货物的非标性太强了,这个坑十年都填不上。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目前更缺的是技术指导标準和解决方案。很多小众行业技术知识,外国其实是有的,但国内翻译和正规出版渠道太慢,有些需求需要出版,但出版社不做小生意。 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