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1章 大学老师也来演戏? (第4/6页)
或许这也跟专家组是文学领域人士牵头、压制了影视系的缘故导致的吧,毕竟在文化有关部门牵头的《红楼梦》筹备组里,最权威的清一色是红学家和古文学研究专家,影视口的人话语权反而被压制了。 这种情况下,主要角色备选人最出彩的能力,毫无疑问就是文学修养和谈吐气质了。 那些高中刚毕业、高考语文成绩斐然的偏科生,就颇有优势。至于搞古文学研究的年轻在校女大学生更好,如果有点别的古典才艺那就简直完美。 “林黛玉组,第五位候选人,任雨琴,准备。” 潇湘馆的某个房间里,文化有关部门的一名专家组成员担纲评判,筹备组工作人员按着名单,一个个让通过第一轮初选的备选人们试妆。 今天的选拔是第二轮了。因为第一轮是在各省的地方上,由有关部门先选一道、把一看就不靠谱地剔除掉,同时因为成本的关系,第一轮是不用穿古装的。 只有到了今天的第二轮,才会把所有人都拉到钱塘来、实景试古装。这也不算是试镜,因为不用拍摄,只是看看古装形象气质是否过关。 今天这个选拔,还会淘汰掉大约90%的人,通过这一轮的,就都能进“《红楼梦》演员培训班”,然后在大观园里生活学习一年。 一年后的结业考核才会最终定谁演谁,选拔时候定的组只是培养方向,并不代表最终定角。 到时候还会淘汰掉少量实在学习效果不好的——不过大多数都可以留下来,毕竟国家出钱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