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_分卷阅读19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91 (第4/4页)

 一直以来,场部文工团是个特殊存在。

    它的出现,与运动时期所提倡的那种文艺宣传活动有关。这种文艺单位, 属于吃财政预算的清闲机构, 团场里有点门路的,都想把子女安排进来。结果,团里的人员一再膨胀, 编制内的和编制外的加起来有三十多号人马, 大多在那里吃闲饭。

    现在,提倡搞创收、搞承包。

    这种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非营利单位, 自然是重点改革对象。像场部文工团,上面有兵团文工团、师部文工团, 下面有连队组织的业余演出队,只有它夹在中间, 不尴不尬的,的确是个问题。

    况且, 文艺演出团体的地位也不比从前了。

    场部经过开会研究,决定第一个拿文工团开刀。

    三月里,文工团拆分解散了。

    那些临时借调人员, 都回了营部或连队。编制内的, 有门路的都提前找到了退路, 有转文员的,有去宣传科的。像陈团长就去了宣传科,他儿子转了文员, 而邱彩霞去了师部文工团。

    剩下一些没路子的,处于待分配状态。

    有小道消息说,富余人员要么被分到车间去当学徒,要么下放到连队里去。

    在这次精简中,李秋媛的工作也没了着落。

    父亲走了,家里没人也没关系。

    想找吕营长,又抹不开面子。

    再说,回到营里又能干什么?

    包括营部在内,从上到下都在精简非生产岗位人员。

    看看那些编内的还好,编外的直接被切掉了。最近一段时间,找吕营长托关系的可不少。再说,想办调动很难,到处求人不说,还不一定能办成。

    思来想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