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问_分卷阅读18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5 (第3/4页)

样运转起来,而甘罗则是从一个国家的收支来计算攻伐的可行性,而至于尉缭,作为军事总指挥的他最后发言,但列出的优劣点确实最多的。

    而当所有条件罗列下来后,攻打百越的形势就很明了了:不容乐观。

    其实并不意外,事实上,历史上的秦国能打下百越已经算是开挂了,想想看隋炀帝,最后还不是活生生地被三征高丽给拖死了,甚至可以说,历史上的秦国境遇比当时的隋朝还要危险几分:隋朝的科举制致使士族不满,而秦国招惹的是整个贵族阶层;隋朝要征伐高丽,秦国要征服百越,还要面对匈奴;隋朝要修京杭大运河,而秦国不仅仅需要通过修筑灵渠和直道来保证南方的沟通和粮草供给,还要完成万里长城这项伟大的事业……

    况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修灵渠的难度可不比万里长城低。

    毕竟被后世所称赞的长城主要还是在明代修建的,与其说秦国修建了万里长城,倒不如说是秦国连出了一个万里长城——也就是将几百年来赵国、韩国、燕国、齐国陆陆续续修的土墙给连接起来。

    而灵渠面对的则是湘江与漓江之间,直线距离仅4.8公里,但足足有几百米的高低差,在如此大的差势下,船只根本无法运行。

    可以想象,对于两千年前的古代来说,这是多么令人绝望的距离,至少当尉缭提出粮草问题时,根本没人敢想要把湘江和丽江给打通。

    但这就意味着几十万大军的粮食要通过陆路的方式运送到南方的丛林深处,而这也是甘罗提到的秦国要面临的劣势:后勤支出太大。

    历史上的秦国就是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