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7章:因地制宜【二合一】 (第2/10页)
许钧二人的军队,满打满算也不过五万到六万之间,跟此刻在邯郸城内防守的王师军队数量几乎接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单凭一招围城就逼得邯郸城内自己陷入混乱,那真是太小看邯郸城内的那些统帅了。 再怎么说,似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阳文君赵豹等人,那亦是从赵肃侯时期便执掌大权的臣子,却除了他们以外,王师中亦不乏赵袑、赵贲、廉颇等少壮代的将领。 因此,想用一招围城来攻破邯郸,这是不现实的,哪怕是向公子章献上这项计策的蒙仲,他的主要目的也只是为了迫使城内的王师出城与他们叛军交战——毕竟若是在城外交战,拥有牛翦麾下万余骑兵的叛军方,那是几乎不可能会败北的。 相信这一点城内也清楚,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城内的王师也不肯放弃防守优势,主动出城与叛军交战。 那么,什么是万不得已呢? 很简单,即城内的柴薪耗尽,城内军民想要出城砍伐林木补充柴薪,而围住邯郸的叛军又不允许那样做,这个时候王师就只能放弃防守优势,想办法突破叛军的包围封锁。 至于为何一定得是柴薪耗尽呢?而不是饮水或者粮食的问题呢? 很简单,因为关于水源的话,邯郸有两条河流「滏水(滏阳河)」与「少水(沁河)」流经城中,与城外的护城河连成一系,因此想要截断邯郸的用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毕竟就算在这两条河流的上游筑坝,也难以彻底截断水流。 至于粮食储藏的话,邯郸作为曾经时常被魏国进攻的赵国王都,早在许多年前,就为了防备围城而在城郭内建造了许多粮仓用来堆积战略粮食,更别说今年秋收刚过,吃到度过这个冬天的粮食,邯郸还是比较充足的。 唯独柴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