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5章:不利 (第2/7页)
蒙仲可不会怀疑白起是否会采取玉石俱焚的战术,一来,白起当年在宛方之战时,就曾有过类似的举动;二来,秦国也并不会因为军队的军覆没就在国内引起动荡。 毕竟秦国与三晋的国情有所不同,在《商君法》的刺激下,秦国几乎所有的平民男子都渴望通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来提高社会地位,这就意味着秦国在兵源的弥补方面远远要比三晋快得多,征兵所付出的代价也比三晋要小,因此若是以两败俱伤的方式相互拼杀,三晋到最后其实未必能拼得过秦国。 可以理解为,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刑律,它纯粹就是为秦国对外扩张、东进中原而服务的,某种意义有点主张以战养战的意思,这在中原各国这边是几乎没有的——这也正是秦国能频繁发动战争但国内秦人却几乎没有怨言的原因。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如今的秦国就是这种情况,王室想打仗、贵族想打仗、平民想打仗,这样的国家就很可怕,也难怪中原各国忌惮秦国。 同样的理由,倘若三晋与秦国最终拼到两败俱伤的地步,那么,到时候三晋可能连征兵的钱粮都打不出来,但秦国,相信有相当一部分秦国平民为了获得军功提高社会地位,可能会不惜自行携带干粮无偿为国家而战,国情的不同,使得三晋在这方面非常吃亏。 辰时前后,五万副武装的联军士卒,从门水大营一带徐徐向西,旋即便抵达了数里外的门水河畔。 似这般大规模的行动,当然不可能瞒过对河岸那些秦卒的眼睛,这不,联军前脚才刚到河岸,秦军后脚便聚集于河对岸,同样排兵布阵,准备迎击联军的进攻。 看到这一幕,蒙仲心中不做乐观想法。 因为显而易见,对面的秦军如此积极,足以证明白起在阻击他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