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20 (第3/4页)
皎说起真心话来,“我家那位,是真开心。他做劝农从事,起心也想做一番事业。然郡中好地都尽归了那几家,那些家人爱种什么不种什么,自有成算。偶然得了好种子,三两年出不来成果,也会被劝着放弃。去年的时候,王爷向大家展示红薯,他还跟我讲,也不知是甚人努力多少年才出这样一个种子。若能得见高人,终身无憾。” “不成想,居然有亲自来经营的一日。” 顾皎点头,“确实做了近十年才得这样一个种子,因此我爹才将它看得那样紧张。求了王爷下令,只好加入商会的才允许种。否则连本钱也拿不回来,岂不是亏?做新种,若只见得亏钱,以后便无人肯做了。” “也是这个道理。” “王从事若有看好的种子,可写个报告交给魏先生呀。”顾皎建议,“若合适,可以专拨一笔款项,或者就直接在庄上试验着种了。我观郡中土地,其实很是肥沃。只地形不利,耕种上稍微困难些。” 提起地形不利,便又说起路来。 五牛道本是一片山,只在山中有少量的坡地和小平原。此次选中的荒地开农庄,乃是靠近郡城和官道一侧的某处缓坡山谷,本只有一条小路可通行。长庚带着那些民夫和庄人肩扛手提地将种苗和工具搬进去,为了抢农时,也管不得无路可走,无房可住,直接在荒地里搭了窝棚便开始干活儿。 直抢了半个月,种出去近千亩的红薯地,这才能抽出身来考虑交通的问题。 第一件事,当然是修路。 从官道至庄上,有一段十来里的小路,需得扩宽夯实了,否则后期运货进出相当不便。这也是头先几个月顾皎无法实地考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