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3 (第4/4页)
纷纷,皇帝对阿哥们,特别是太子,那可真是,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佛家说的,儿女都是债,太子明显就是康熙的债主,从出生开始,就不消停,康熙对这个儿子,可以说是宠爱到骨子里,这望子成龙的心情连我这个外人都感动流泪。 可殊不知,根据本人读过的心理学和教育学书籍来看,这儿女的教育问题从古到今都是个大难题,这管太多给太多,孩子不争气,依赖性强,这太严苛薄情,又破坏父子母女感情。要说这真的不好拿捏,特别是,天家无小事。 别看这些博学大儒人前风光,将来都是帝师,可教导皇帝的儿子,特别是太子,恰恰是最难的。 ☆、第六十八章 毓庆宫学 第六十八章 毓庆宫学 康熙二十九年隆冬,皇二子胤礽十六岁,这怎么说,正好是少年不知愁的年纪,皇家有子初长成,康熙对儿子的各方面都寄予厚望,但这个时候,发生了大阿哥军前丢脸,和皇三子皇二子在康熙病重期间探视失仪的事,康熙实际上对两个大儿子有点失望。 其实这也就是在帝王家才会发生的事,而且是在大清这样接受汉族思想影响甚多的皇室里,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嘛! 康熙若不是儿子太多,若不是受汉人宗法理学思想影响太多,其实太子原本也没什么大错。不过就是在老子病重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太多哀痛,其实这换位思考一下也很好理解,太子性格原本就比康熙要直接,聪明有余,稳重不足,加上又年轻,看到皇帝老子要死了,自己就要当皇帝了,自然脸上不装样,表现得冷漠点也是正常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