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入慕之宾 第121节 (第4/5页)
宫中出家,我进京之后,也是他主张将我立为新君。” “我自是知道。”我说,“后来他当街遇刺,那刺客不知所踪。” “并非不知所踪,我的人抓到了他。”他说,“只是还来不及问出主使,他就死了。我的人依据残存的线索,顺藤摸瓜,最终摸到了董裕的头上。” 我怔怔的,努力地厘清其中的思绪,却觉得更迷惑。 “既然如此,你何必留着董裕。”我说,“光是里通北戎这一条,就能让他下狱。大理寺的人有的是本事让他和他手下的人开口。” “因为他也并非主谋,杀耿清的,另有其人。”他说,“那人,我此时还动不得。” 第一百六十八章 暗夜(下) “谁?”我问。 “赵王。” 我再度愣住,不可置信。 “赵王?”我说,“可他一直赋闲在家,当年诸皇子作乱,他不但不曾参与任何一边,还抢在乱军破城之前,保护了百官宫中重器……” 说到一半,我没说下去。 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之中,这自是义举。但我却知道,朝中向来有人对此举有不同的看法。 毕竟那重器之中,有传国玉玺。加上百官,赵王全然可以在他的封地里称帝,另立朝廷。 但这说法流传得并不广泛,因为在太上皇平定大乱之后,赵王就交还了传国玉玺和百官,并与耿清一道,将太上皇迎为新帝。他庇护的百官,如今也仍有不少是朝中重臣,对赵王感激有加。 故而在朝廷之中,赵王声誉十分之好,被称为贤王。 不仅在朝廷之中,在民间也是一样。 这些年,赵王乐善好施,不但在好些寺院宫观设下善堂施舍粥米,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