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8 (第3/4页)
下, 无非“进”“退”两条出路。 托乾封帝的福,自他老人家继位以后,皇城禁卫规制升到三万,金吾卫更是一再扩展到两万五千人, 加上五城兵马司和本土各处驻军, 户部一年给京城开的军需就高达八十万两银子。 皇城大内,守卫森严,禁军之中,却鲜见勋贵的影子。乾封帝重用散爵武将,不喜老牌勋贵,这几乎是公知的秘密了。像永安侯府这样的顶级勋贵, 若是没有放下兵权,就只有世子一脉可以在禁军中当差,其他分支若想入仕,要么出守地方,要么到京郊大营排队苦熬,这也是诸多公侯感叹日子难过的缘故。 除了春猎、秋闱,京郊大军无丝毫用武之地,近些年,天下渐近承平,日后恐怕更不会有叛乱一类的事物让他们发挥实力,这几万兵士连个刷功劳的机会都寻不着,日日窝在防区休眠,前途黯淡无光。 这种情形再持续个十来年,京中半数武勋都能养废了。诸多公侯为了保住自家传承,每年争夺禁军参将那几个名额的时候都能打的头破血流,可僧多粥少,府上稍有子嗣的就顾不过来。 此次众多武勋齐聚冼马巷,一方面是为了那七千随行名额,另外也是被压迫的受不了了,他们不想坐以待毙,所以宁愿把宝押在太子身上,求一线生机。 赵秉安还没活够,所以他不可能照单全收,至多挑出几十家可靠亲近的送进东宫,这就是极限了。 东宫宿卫一直名存实亡,乾封帝从未开口提过这支挂着军衔的护卫队,户部也就装傻充楞,自始至终从未拨过款项。 此次,太子鼓足勇气趁着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在御前旁敲侧击了一下,也多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