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幼子的从容人生_分卷阅读29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5 (第3/4页)

关读书,尤其是江南几大书院的才子,通通藏匿了声迹,再不复往年猖狂模样。

    也是,近来内阁中江南士族的力量遭受严重打击,苏次辅眼瞅着要被圣上厌弃,张阁老顾阁老最近也不得不自降身价,拉拢陇西士族进行联姻,以在东宫那里挽回局面。

    此次朝野中已有风声传出,十八位同考官尽出翰林院,为首的三位大学士无一出身江南,看来太子是有意震慑士林了。

    这种情势下,国子监的势头一片大好,很多饱读诗书的有志之士都意欲下场一试,毕竟在天下人眼中,太子登位已成定局,这头批“天子门生”的殊荣可不能被人抢了去。

    永安侯府打从二月下旬就收到了不下上千封拜帖,有自荐的,也有借路引荐的,凡是与赵家沾亲带故的,都想借着永安侯府探探东宫的口风,现如今烧太子的冷灶已然是迟了,但尽忠竭诚总能讨口热汤喝喝吧。

    老侯爷原也有点飘飘然,认为大事将成,不过收到五爷自两江发来的信件以后,便阖紧门户,再不管外面洪水滔天。

    世子不日前以尽孝为名上了辞官的折子,乾清宫虽未明批,但已将大少爷赵秉宣擢为正四品给事中郎课,想来是允了。

    三爷原也想趁机从工部脱身,无奈唐老尚书要借他平衡堂官势力,当场否了他的试探,爷俩暗地里也嘀咕过几句,赵家不想盛极而衰可以理解,但三爷膝下幼子还未在朝上立稳脚跟,此刻拂衣,未免太早了些。

    相较于赵氏一族的知情识趣,原东宫党的嘴脸就不大好看了。除去尚未还朝的几脉旧势力,其他人算是将六部地盘咬了一个遍。

    尤其是户部这个地方,新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