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节 (第4/6页)
礼准备的红墨,是里正全叔专程上京中买的上好朱砂墨,一锭手指大小的朱砂墨,要了他一两银的价钱。 付钱的时候虽痛,可看着洒墨礼举行得顺顺利利,他又心中高兴。 “春日洒墨,秋日收获”,今年的洒墨礼这般顺利,定然能有个好收成。 他喜滋滋地将朱砂墨收好,心里正盘算着日后年年都用这块朱砂做洒墨礼时,就见柱子垂头丧气的过来了。 “咋了柱子?”全叔主动问他,“先不是还好好的么?” “我家那个代耕架坏了,”柱子闷声闷气地说,“我原是托着牛叔上京,帮忙找找木匠。可我刚刚问牛叔,说是京里做那代耕架子的木匠去岁就走了。” “走了?”全叔心里也惊了,“那可还有别的木匠会这营生啊?” 柱子苦着脸摇头。 “说是一家子都走了,徒弟都跟着走了。” 全叔一听,脸也跟着苦了起来。 这代耕架还是三年前朝廷里的木匠研究出来的。它是个板车的模样,却没有板子。板子架着的地方换成了辘轳,只需两个人推着就能把地翻了,别提多省事了。 换做前些年,他们春耕准备翻耕时,那都得挨家挨户的排队,等着村子里唯二的两头耕牛轮着转。那有耕牛的人家,每年春耕都能从乡亲们手里赚不少铜板子。 后来有了代耕架,那代耕架是朝廷的买卖,由朝廷的木匠统一制作,卖价只要半两银。家家户户咬咬牙省个一两年,都能买上一架。又有那朝廷的木匠老爷挨个村子培训怎么修理维护架子,实在格外方便。 他们神烈村几乎每家都有一台。 可简单的毛病他们自己能修,那车轱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