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3章 姓资还是姓社(加更) (第4/5页)
民主工党在德国出版的机关刊物,曾经是列宁宣传革命思想的工具)和《真理报》编辑的。 看到斯大林的目光扫过来,莫洛托夫知道自己必须要说些什么了。 “斯大林同志,同志们,纳粹党-容克集团肯定不是社会主义者,无论他们打什么样的旗号。但是他们想让我们承认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恐怕是想用这种方式建立一个牢固可靠的苏德同盟。就像中国南方的革命领袖和印度的革命者一样,他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但还是愿意向我们靠拢,学习苏联的成功经验,寻求我们的帮助……” 在30年代,社会主义在全世界都比较流行,而苏联更被视为一个进步和革命的国家。而且由于苏联反对殖民主义的立场,使得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也打起了社会主义的旗号,寻求苏联的援助。 “但是他们在将来也可以向德国寻求支持!”基洛夫这时插了一句,“国家社会主义很有可能更受这些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欢迎。” 和斯大林想象的不同,他是研究过国家社会主义的。国社的经济学基础是李斯特主义,李斯特主义产生于德意志诸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初期。显然更符合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结构。而且国家社会主义不消灭私有制,因此更容易被中上层社会所接受。 “而且各国的法西斯组织也很容易转化成国家社会主义,”基洛夫又补充道,“法西斯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