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章 (第2/3页)
起事之后,大军南下,不会经过太守的平原郡,却会经过他的常山郡。大军势不可挡,不妨先行诈降,然后联合其他郡县,徐徐图之。” 颜真卿正色道:“多谢将军。” “还有,我听说此地除了团结兵之外,还有三千余名静塞军驻扎。一旦乱起,安禄山必定会将这些军士召回北面。太守须得用一用心,收服这些军士,到时才能阻止他们北上,使之不为叛军所用。” 安重璋絮絮说着,简直像要把自己平生所学的韬略,全部在这短短的半日之内教给颜真卿。河北终究在安禄山治下,他来河北,不可谓不危险。既冒了险,就当然要让这一趟河北之行,发挥最大的效用。 颜真卿不敢将这些话记录在纸上,只能认真听着,神色郑重。 安重璋起身告辞,见颜真卿也连忙站起,不由道:“太守万事小心,不必送我了。” 颜真卿颔首。安重璋出了门,穿上鞋子,走下台阶,忽听颜真卿在背后道:“真卿冒昧,还有一言。” 他回头,却见颜真卿眼中隐有泪光,在日光下晶莹闪烁:“将军姓安,安禄山也姓安。但真卿知道,将军的安家,是故凉国公的安家,也是安金藏的安家。” 安重璋身体一震,口唇微张,最终只是静静地绽开一个笑容。 ——武后在位时,有人诬陷太子李旦谋反,武后命来俊臣彻查。太常寺乐工安金藏大喊:“太子绝无反意!我愿剖心,以明太子之心!”引刀割开自己的腹部,肠子流出,血如泉涌。武后感其忠义,命医者救活了他,也不再追查李旦的事。当今天子即位后,封他为代国公,还在泰山、华山都立了碑,铭记安金藏的忠心。 是啊,安金藏也是姓安的。这个姓氏,来自西域的安国,他们早早来到汉地,在这里译经行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