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5章 (第1/3页)
水镜上贴出原文,众人一齐望去。 初唐。 杜审言抱着品鉴的心态读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起句……”他皱眉,在嘴上咂摸几遍,忽然精神一振:“大才!此子大才!” 杜审言本就是诗歌大家,个中深浅一品便知。这首诗以问句起笔,看似平平,实则言岱宗、齐鲁,则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具有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所谓“传神写照自在阿堵之中”,如此写泰山,读来便是一气浑成之感。 “杜甫的诗写得好啊!” 杜闲虽不及父亲精于诗道,但耳濡目染,也能从诗中感受到一股浑然之气,闻言也附和道:“父亲说得是,这首五言句颇有大家风范。”满眼好诗的杜审言没空理儿子,捋着并不存在的胡须,越品越觉得这首《望岳》精妙过人。 “此子诗笔深沉,深得我心,他也姓杜,不知与我杜家是否有些渊源。” 他实在是生起爱才之心了。 杜闲被自家父亲无视,心里有些不平衡:“哪有这么巧的事,父亲您别想了。” 杜审言眼睛一顿:“去去去,不中听!有你这么和老子说话的吗?” 杜闲默默闭上嘴,行吧! 李世民轻咦了一声:“初中,是在说他们那的官学?” 房玄龄接道:“这初字听着倒似一种层级,初高相并,莫非初中之外,还有高中?” 李世民沉思片刻觉得有理:“初中、高中,由浅到深,倒是个不错的思路。” 房玄龄心领神会:“学问知识关乎国本,臣会与诸同僚商议,再奏与陛下。” “有劳房相。” 李世民满意地笑了,有个善察上意又能力超群的臣子真好,更何况这种臣子在他贞观朝不止一个,突然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