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宇宙飞船 (第4/5页)
整体情况有了明确认识后,缺少的那部分专业能力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地去补足。 这也算是新世纪网络时代的生活状态之一了,外事不决问google,内事不决问百度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在修真之前,叶秋离也是经常混迹在网络上面的,对于互联网的使用早已驾轻就熟。 将网络上所有关于人类载人航天的资料全都了解一遍以后,叶秋离首先将目前使用得最娴熟的火箭运载式载人飞船方案给剔除在外。这种方法实在不符合他的要求,不但构造复杂,安全性能差,而且动力不足,速度太慢,航程也太短,稍微离地球远一点都不行。最关键的是,这种飞船大部分组成机构都是一次性用品,穿越一次大气层后基本上就烧毁得差不多了,根本没办法进行星际远航。 至于技术更进一步,可以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同样也被叶秋离剔除在外,其原因基本上与之前那种火箭运载式载人飞船方案相差不多,同样是速度太慢、航程太短,不能满足他跨星系远航的需要,而且技术太复杂,危险性太高,在安全可靠方面很难让人放心。 当然了,虽然将这两种主流航天工具都排除在外,叶秋离却也没有把它们贬得一无是处,毕竟那是无数科学家呕心沥血才建立起来的顶级科技体系,是地球人类迈向太空的伟大探索,绝对值得所有人的尊重。而且这两种经过无数年发展,目前来说已经十分成熟的载人航天系统中,也是有不少对他即将建造的宇宙飞船十分有用的技术成果的,从中汲取一些有利的经验倒也完全可以。 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和比较,将各国航天研究机构中那些可能会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