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矿_第366章 东欧人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6章 东欧人才 (第3/4页)

清洁工,堂堂大学教授当了清洁工、服务员的都不在少数。

    也许是在外面实在混不下去了,最近一段时间,又有不少人返回了东德,这些人如果知道自己能继续执教,肯定有人愿意去中国。

    不仅是东德,还有东欧其他几个国家,甚至连鼎鼎大名的莫斯科大学,现在也是人才大量流失。

    这些国家的的遭遇,比东德人还惨。

    德国是西方国家的重要成员,统一后东德就算过的再差,好歹还有联邦政府兜底,东欧其他国家可没有这待遇。

    听到这里,杨东升不由想起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一个笑话。

    在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两名教授为了一道数学题争得面红耳赤,两人都坚持自己的解题思路才是最好的,争了半天也没争出结果。

    这时站在旁边等着打扫卫生的清洁工终于看不过去了,走上前——刷刷刷几声之后,黑板上出现了一个明显优于两位教授的解题思路。

    两位教授看过之后大感佩服,但是又觉得奇怪,一个清洁工怎么会有这么高深的数学造诣?这水平当大学教授都够了。

    这时只见清洁工一笑,“你们说对了,在当清洁工之前,我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当教授。”

    科学技术上的东西不同于其他,它是真正的世界通用的。

    杨东升一时倒是不急于请奥拉夫·舒尔茨和他妹夫去中国了,奥拉夫·舒尔茨和他妹夫都算是东德时期的较高层人物。

    冷战时期东欧几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