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七七章 造势 (第3/5页)
人,上议院世袭议员,继承了李鸿章爵位的李经述公爵,在伦敦因为看到了那些在轰炸中受伤的英国小朋友,而写下的一首带有谴责德国味道的诗篇,原本一直持中立态度的中国舆论,开始明显得向着协约国集团靠拢。 这种意外之喜,让英法俄三国都有一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虽然这种转变有点太突然,甚至有点不真实感,但对于目前正处在困境中的协约国集团来说,却无疑是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法国人首先做出了反应。因为这段时间德国在中国民间,一直揪着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的问题在抹黑英法,所以法国政府宣布将原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一万余件鸦片战争时候,法军从圆明园抢劫的文物归还中国。 至于其他的,据说在德军占领期间失踪了,这部分是当初抢运出来的,并且法国政府还为当初火烧圆明园向中国人民诚挚地表示歉意。 “真不要脸,还让德国人抢去了,枫丹白露宫的没让德国人抢去,他们怎么不把那儿的也送回来?”杨皇帝对法国人的小家子气非常鄙视,不过他们既然这么配合,当然也要同样配合一下。 于是中国报纸上立刻开始大肆宣传法国人民的友谊,紧接着跟在法国后面,英国也宣布将部分文物归还中国,并且同样表示歉意,这下子中国舆论上中英中法友谊的调门就更高了。不过不同声音也是不少的,比如说一些报纸就指出,卢浮宫的中国文物数量并不多,当年法国人从圆明园抢走的文物主要在枫丹白露宫,而枫丹白露宫可没被德军占领过,怎么没见法国人把枫丹白露宫的文物也还回来? 由此可见法国人不过是在欺骗中国老百姓的善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