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贩子的崛起_第四一八章 帝国主义的嘴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一八章 帝国主义的嘴脸 (第2/5页)

石油工业发展,大量廉价的沥青源源不断从炼油厂作为废料生产出来,几千年前巴格达人就已经知道用沥青铺路了,没有理由到了几千年后人们还不会利用它。

    尤其是在中国,这些年所有修筑的主要公路,几乎全都是沥青和水泥硬化的,尤其是从北平到天津的京津大道,除了不是全封闭之外,其他各方面标准和高速公路也没什么区别,现在这些早已经算是经验丰富的筑路工人,无非就是按照杨皇帝提供的一些细节性指标,修筑一条同样的公路,然后再把两侧拿铁丝网圈起来而已。

    总共不过是一百公里多一点,而且沿途根本没有什么河流山川阻隔,哈米德二世还给准备了几十万名民工,估计用不了半年就能够和巴格达铁路一块儿通车。

    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杨丰和哈米德二世都没掏钱,是德国政府给奥斯曼帝国政府提供的低息贷款,以这条公路五年的经营权作为担保,说白了就是德国人掏钱修这条铁路,然后他们拿去用五年,由此可见就算没有摩洛哥危机,威廉和他的大臣们也没准备等太久。

    这对杨丰来说可是送钱的买卖,不但修路的资金多半进了中国人的腰包,而且以后德国人还必须从麒麟汽车大量购买载重卡车,这样级别的载重卡车目前来讲除了麒麟汽车,其他国家别说造了,就连想象都不敢想象,以德国汽车工业的实力,也就能制造五吨级以下的小卡车,而且还是总重五吨,他们现在的确能够使用从博福斯购买的钢材,然后制造出功率达到五千马力的柴油机。

    但那是船用的,沉重无比,如果让他们制造一台能装到卡车上的三百马力柴油机,呃!那以后他们的卡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