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七七章 第三次奥特朗托海峡之战 (第2/5页)
面上庞大的联军舰队已经开始出现了,六艘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立刻调整队形,在狭窄的海峡间隔一公里依次错开一个船身成一条斜线排列。与此同时所有巡洋舰驱逐舰鱼雷艇则在舰队后方做好突袭的准备,尤其是那些装备有射程超过二十公里的长矛鱼雷的七艘轻巡洋舰更是严阵以待,这是奥匈海军制胜的法宝,低速航行时最大射程甚至超过三十公里,这也就意味着这些鱼雷完全可以在敌军舰炮射程外攻击,当然那样的话命中率会很低。 双方互相发现后不久,便立刻开始了交火,因为这条海峡太窄了,协约国舰队同样无法进行机动,尤其是对他们这样庞大规模的舰队来说更是如此,十六艘主力舰如果排成战列线的话哪怕前后间隔几百米他们也不可能这样活动得开,而且如果这样摆出侧舷的话,还很容易成为那些神秘的无航迹超远程鱼雷的靶子。所以仗着数量优势,协约国舰队采取了和奥匈舰队一样的攻击方式头朝前依次排开,双方全部以舰首相对作战,这样的海战实际上就纯粹是拼谁的炮更狠,谁的装甲更结实了,而这可是联合力量级的优势所在。战斗最初的十几分钟里,双方就是以这种令人乏味的方式互相倾泻炮弹,从相距十五公里一直打到十公里内,协约国舰队不但没有给奥匈舰队以重创,反而自己这边一艘但丁级遭到了重创。 不过紧接着真正的攻击开始了,第一批三十艘协约国驱逐舰和鱼雷艇,就像是发起进攻的日本神风队员一样,从那些主力舰之间的空隙,冒着对面密集的炮火疯狂地扑了过去,试图把距离拉近到三公里,然后在最佳距离发射致命的鱼雷。 早有准备的奥匈舰队中,一批数量差不多的轻型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