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 君子慎独,切莫放浪形骸 (第3/4页)
子监为最也!好晦涩考古,以为学问,实可笑至极,你可莫学。如那宋祁,昔日随老夫修史,偏偏就要把‘迅雷不及掩耳’写成‘震霆无暇掩聪’,当真笑煞个人!此风不可长,子道在国子监,定要与这些人势不两立!” 狄咏听明白了,欧阳修是在说一种现在国子监流行的现象,那就是文辞文风过分的晦涩考古,什么意思呢?就是写文章都不好好说话,非要拽一些没人认识的古字古词,用这个来显示自己的学问深厚。 汉字本身就是会迭代更新的,会有许多字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而今的文人反倒喜欢把这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字又翻出来写。 有些字几百年没人用了,许多国子监的考生就喜欢翻出来写在文章里,好像写个字连考官都不认识,考官就一定会大呼“卧槽,这个学生真牛逼”。 欧阳修就是看不惯这种作风,所以抨击起来,叫狄咏不要学。 所以历史上欧阳修过不了多久会知贡举,就是当科举的主考官,第一件事就是打击这种晦涩考古难懂的文风。 甚至欧阳修还引领了汉字使用的风潮,史上也称之为“文风革新”,让后来文人的文风越来越偏向通俗易懂,比如他自己的《醉翁亭记》,甚至千年之后再看,通篇也没有几个晦涩难懂的字。 只要有点中学古文功底,欧阳修的文章乃至后来的文章,几乎就都能看懂个八九不离十。 这也导致文言古文在唐宋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唐宋以前的古文,后世之人看来,就比较难懂,唐宋以后的文言古文,就越发通俗易懂,到得民国白话文再改革,就更加通俗易懂了。 这种变化,意义重大,直接的作用就是让读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