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134章 走,带你去装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走,带你去装逼 (第2/4页)

,后来还规定人数比例,南取六,北取四。

    读书教育传承这件事,也要感谢抢侄子皇位的朱棣,再一次把首都从南京迁向了北京,让北方再次成了文化中心,不然北方教育问题,必然还会后患无穷。

    其实这种格局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主要战争大部分在北方发生,只要乱世,文人就一次一次往南方逃,有永嘉南渡、南宋偏安这种大规模的,也有互相拉锯时候小规模的。宋之前,也是五代十国的乱战。

    好在北宋时候,定都是在开封汴京,北方还有汴京与洛阳两个文化重地,让北方教育重新稳住了局势,但还是有一点南强北弱的格局。

    这种格局,甚至也显露在南北方士子入京之后不一样的行为举止上。

    南方来的士子,一个个牛逼哄哄,年轻气盛的,甚至楼宇里到处扬武耀威,就是装逼。

    西北来的,河北山西来的,乃至于孔子故里山东来的,都有些自信不足。

    考试还没有开始,意气之争已经就先开始了,东西南北的士子们互相也不认识,聚在京城,娱乐的雅事却又差不多,碰上了自然就得互相“打”起来。

    打下来的结果,那自然是南方士子常常装逼成功,北方士子常常灰头土脸,干不过,没办法。

    这件事,本来与狄咏倒也没什么关系,奈何狄咏就是一个西北乡巴佬,这就有点关系了。

    更有关系的是刘几是北方的,郑獬却是南方的。

    刘几就算再牛逼,双拳难敌四手,被一次一次干得个灰头土脸。郑獬作为年轻一辈的大佬,自然有意无意成为了江南一派的领头人之一,一次一次耀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