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7 (第4/4页)
金马奖是10月份举行,而且是事先宣布获奖人名单,之后才举行颁奖典礼。这样一来,完全没有可看性,因此我调整为参照奥斯卡,考据党勿扰。其实教育部文化局一直想学奥斯卡后一刻才宣布获奖人的,但因为当年的金马奖有一个非常可笑的规定,即每一个获奖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领奖,这就让现场宣布获奖人变得扯蛋起来。 颁奖典礼举行的当天上午,杂志到王氏公司专访王梓钧,来人是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卓伯棠。 此人在后世的港台影视界也有一些名气,王梓钧看过他几遍关于电影文化研究的著作,只是一些电影观念有点相左而已。 “王先生你好!”卓伯棠热情地握手道。 王梓钧招呼道:“卓先生好。 请坐” 卓伯棠拿出速记本,很随意地说:“王先生就当是普通的朋友聊天,不必刻意地说什么。” “了解。”王梓钧笑道。 眼前这人和他参与创办的,可不是后世的娱乐八卦杂志,而是极富有战斗精神的专业杂志。 七年前也有这么一本电影专业杂志,是由摄影大师庄灵所筹办的,只是那时政治环境远比现在要糟糕,只办了9期就停刊了。 不得不说,杂志和它的创办者们,算是台湾电影界的又一批呐喊着。 卓伯棠说是聊天,其实是在和王梓钧聊着电影理念,至于王梓钧的从业经历,比如刻苦学习电影知识的煽情桥段,只是略一提便绕过去了。 看得出来,卓伯棠非常反感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