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8章 (第2/3页)
刁老爷这一伙木商现在档次已经不够了,他们只能和塘庄副总管褚茂盛扯皮要货——熊老爷现在很忙,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 当沙船上层的木料卸完后,中层的水泥和底舱的红砖也会陆续被苦力搬运出来。 水泥会被搬进熊老爷在塘河边新建的红砖大仓库里,至于红砖……露天码放在那里就好,反正很快就会卖掉。 眼下由于没有合适的包装,所以水泥是先装在草包里,然后再放进大樟木箱里运到杭州的……17世纪这样运输,不亏。 窑区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没有经过上漆雕花安装铜把手这一系列后续工艺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庄门前的货场上,还聚集着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们只要把樟木箱买回去,再让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装修一番后,这种用料厚实的香樟木箱就会变成高档家俱,里面装满绸锦,成为大户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备器物。 …… 至于木箱里的水泥……当初这玩意蒲一出现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筑业大拿就注意到了这种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刘耀祖刘大老爷把自家门前的青石板撬开,铺成离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镜,浑然一体的小道后,那几天跑到刘家门前拖着脚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还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铺的…… 水泥一下火起来了。 各路建筑业人士蜂拥而来,这就是熊老爷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柜首,大匠的原因。 塘庄为了维护自家商品的信誉,及时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训班,按人头收培训费80两银子/人,毕业发证书;并且未来的铺地砖,铺木地板(这些眼下生产不出来)培训班,学员还会凭证书打95折。 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