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结论_港都夜雾(1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港都夜雾(15) (第2/5页)

粤分裂,原杜君英集团的闽籍将领选择了地缘认同,倒戈投向同为闽籍的朱一贵。

    至此,整个起事集团遂分裂为使用泉漳片的闽籍垦民和使用潮汕片的粤籍垦民二股势力,而形成闽、粤对立。其后,杜君英战败,并率残部败走猫儿干(今云林县崙背乡),并于其后降于清军。

    地方自保

    在朱一贵、杜君英相争之际,下淡水溪即有十三大庄、六十四小庄,包含了闽籍汀州府和粤籍镇平、平远、程乡三县未附眾起事的客籍垦民,因惧遭战火波及,遂集结以自保。

    共推李直三为大总理,并联合凤山八社的平埔族民,聚眾万馀人,分七营(六堆),并在清除了下淡水溪东岸朱一贵的势力后,沿下淡水溪东岸佈防。而朱一贵在击败杜君英部后,欲一举清剿屏东平原未归附之势力,乃派兵南下。

    6月12日,朱一贵部之陈福寿、王忠、刘育、刘国基、薛菊生、郭国楨率二万馀人,陆续出现在下淡水溪西岸。二军在经一个礼拜的沿河对峙之后,朱一贵部于6月18日早上发动攻击,从西港口抢渡下淡水溪,先败先锋营和右营,焚劫新园,下午再败五营联军于小赤山,欲取道万丹,直取滥滥庄。6月19日,朱一贵部再度发动攻击,惟客庄七营已于万丹完成集结,朱一贵部遭夹攻后大败溃逃。从渡河至兵败,前后歷时仅二日。

    清军抵台

    清吏于台湾府城破后尽数退至澎湖。闽浙总督觉罗满保闻事变,于5月12日进抵泉州府,随后调集兵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