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158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8节 (第4/7页)

的电磁场联系起来,从而构建了一个关于超导体电磁特性的唯象理论。

    这一理论预言了电磁穿透深度的存在,并于1939年被实验证实。

    接着1950年的时候物理学家又发现,具有较低原子量的汞同位素,在转变为超导体时的温度会略高一些。

    这表明关于超导性的理论必须考虑到晶体中的自由电子会受到晶格振动的影响,这个现象被称为超导的“同位素效应”。

    又双叒叕过了三年。

    通过对超导体导热性的分析,物理学家认识到,超导体中自由电子的能量分布并不均匀,而是具有能隙。

    然而,所有这些理论都只是用来说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没有从物理学基本定律出发对这些现象作出解释。

    在昂内斯发现超导现象之后近50年的时间里,理论物理学家一直没有发展出超导的基本理论。

    直到……

    1957年。

    在这一年,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库珀和施里弗三人提出了赫赫有名的bcs理论。

    当时施里弗和巴丁、库珀发现,超导体中的电子会结合成库珀对,所有电子库珀对的运动是相互关联的,并由于声子-电子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整体。

    于是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同时描述所有库珀对的行为,而不是单独描述每一个库珀对。

    这些电子对不受其他电子和晶格的影响,这使得它们可以不受阻碍地运动。

    最终在这一年初,巴丁与他的学生库珀和施里弗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