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小田园_分卷阅读12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3 (第3/4页)



    这市场经济刚一活跃,她家就吃到嘴巴里了?

    还真够先进的。

    想到此,田根宝也咬了咬牙,打算和慧珍商量一下,也买两罐尝尝。

    王慧珍下班回来后,听老田一说,就爽快地答应了。

    家里的经济是紧张,可该吃的时候还是得吃。她让老田给伟波的奶奶寄一点钱,拜托她帮着买两罐,给邮寄过来。

    几个孩子一听,也高兴坏了。

    家里马上就有rou松吃了。

    *

    在连队里,杨淑芬家一向是沪上知青家庭的风向标。

    rou松刚一出现,姚爸爸就像个小喇叭似的宣传了一遍。“你们快去买,现在这个东西不要副食票了,味道好得很……”

    沪上猪rou松,很快就成为连队里津津乐道的美食。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这种零食垂涎欲滴。先不说rou松的味道本来就很鲜美,光是“猪rou”二字就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更何况,这种rou松可以直接沾着吃,也可以夹在馒头里吃,还可以撒在白米饭上,拌一拌吃。总之,吃起来很方便,也很可口。

    有条件的沪上知青,就开始给家里写信诉苦。

    在信里,把自己在边疆的生活描述得一塌糊涂,说“有多长多长时间没闻过rou味了,人都瘦得不成样子了”,反正是怎么夸张怎么来,以此博得家人的同情。

    而当年来支边的,大多是顶了支边名额,为家里做过贡献的。父母见孩子在外面吃苦受累的,心里一酸,就想在物质上好好补偿一下。

    于是,经济能力强一点的,就大包大包地买来一堆吃的东西,打包邮寄过来。经济能力弱一点的,就发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