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3 (第4/4页)
留在城里的孩子们凑份子,怎么也要买几罐rou松给寄过去,好让外面的孩子吃点rou。 这种风气一旦出现,就刹不住了。 因为人都是喜欢攀比的,看到人家有了而自己没有,心理上就会感到不平衡。一时间,沪上知青家里,都吃起了猪rou松。 老职工们也很羡慕。 这大城市里就是好啊,经济形势刚一好转,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就一下子冒了出来。 猪rou松,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任谁也想不到会把猪rou加工成这种干渣渣的rou松吧?平日里猪rou多稀罕啊,怎么就这么浪费呢? 叹息了一阵之后,就找到关系近的知青,掏出钱来,拜托他们帮个忙,也给捎一两罐回来。虽然这个价格实在是不便宜,可咬咬牙还是想买来尝尝。 知青们对这种拜托,自然是有求必应。 一是的确想帮忙,二是有一种虚荣心在作怪。 作为沪上知青,在引领着风向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乡而感到骄傲。看看,现在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不是向沪上看齐? 什么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沪上的牌子都是顶呱呱的,在全国各地都叫得响亮。现在就连小食品都名列前茅了。 而接下来的日子,沪上知青们好像一下子就开了窍。 于是,往家里写信诉苦就成了必修课。 因为他们发现,城市里与农场之间的差距突然变大了。 以前还不觉得,以为有高工资拿,比城市里挣钱多,吃得饱穿得暖,条件还不错。可现在看来,城市里的生活上水平一下子提上去了,而农场里却变化不大。 知青们聚会时,相互一交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