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蒙仲与赵王何(二) (第4/6页)
当时全面而又完善的,哪怕是如今,其实也并未落后。 足足一个大半个时辰左右,赵王何这才讲述完他对《李悝法》的心得。 其实这长达一个半时辰的讲述,总结下来只有寥寥几个字:李悝法,好! 当然,赵王何也讲解了《李悝法》究竟好在哪里,至少蒙仲听了之后是认同的。 继《李悝法》之后,赵王何又向蒙仲讲述了他对《商君法》的心得。 《商君法》,即商君卫鞅在秦国担任国相时推行的法令,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李悝编纂《法经》,但是,《商君法》与《李悝法》却有很大的区别。 这个区别,即「军功爵制」。 说起来,事实上《李悝法》中就有类似的法令规定,即「兴功惧暴」,即鼓励国民立战功,使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但《李悝法》的鼓励军功,只是给予有功之士相应的钱物、田地赏赐,而《商君法》的军功爵制,却是将军功与名爵联系在一起——这是「名田制」的雏形。ps:名田制的雏形,即是军功爵制,汉朝的名田制,就是沿用于秦朝的名田制。但对于苛刻的秦法,汉朝的法令要宽松地多,可能是因为刘邦出身低贱,深知民间疾苦吧。 而除了「军功爵制」,商君法又加强了“连坐(处罚)”。 所谓连坐,即使本人未实施犯罪行为,但因与犯罪者有某种关系而受牵连入罪,事实上这项惩罚,早在夏周时期就已出现,但商鞅却是第一个专门给“连坐”立法的人,这也是秦国的政策被成为“暴政”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实在太苛刻、太残暴。 而始作俑者的商君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