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107章 败家好色逐利之徒,此非君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败家好色逐利之徒,此非君子 (第4/5页)

   “圣人有言,有所为,有所不为。学生以为,此乃君子之德!”狄咏答着。

    在狄咏看来,这压根就不是逐利与否事情,而是底线思维与行事手段的问题,还是圣人有言: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才是接地气的理论,《道德经》里就已经这么写了,何必还过于发散拔高呢?搞得人要无欲无求坐着等死才是君子?

    胡瑗笑着:“好,此言甚好。你接着说……”

    这待遇,没谁了,老师喜欢什么学生?不是应声虫,而是有自己思考的学生。

    胡瑗这一笑,搞得满场之人皆是莫名其妙,不知为什么狄咏出言不逊,胡瑗还笑嘻嘻不生气。以往他们对待胡瑗,那都是敬若神明,不仅是因为胡瑗地位与关系,还因为胡瑗学究天人。

    今日倒是有点奇怪了……

    狄咏自然要说:“知君子之德,却非君子也!君子之德,其实人人皆知。”

    “何也?”胡瑗立马接话,等狄咏的结论。

    “知君子之德,行君子之德,知非行也,行非知也,知行合一,此方为君子!”狄咏……又……又……抄袭了。

    知行合一,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核心思想。也是用来与理学朱熹学派争锋的思想核心。

    可以更肤浅一点来解释,那就是你别说得天花乱坠,学得满腹诗书,你做啊!你做了?那你真的懂了吗?做了要懂,懂了要做。

    知行合一,致良知。

    拿王阳明来忽悠胡瑗,关公战秦琼,岂能没有效果?

    便是这一语,胡瑗已然身形往前一探,捋胡须的手也停住了,略一思索,口中念道:“知非行也,行非知也,知行合一……狄子道,便是这一语‘知行合一’,价值千金!治学之道,你已造诣颇深呐,今夜老夫设宴,你入席来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